欢迎访问临沂市档案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故事>>正文
山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一面党旗
2021-09-10 09:55  

在沂水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厅里,摆放着一面半个多世纪以前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这面党旗是1939年山东分局妇委干部赵煜琴和几位妇女干部自己设计,又亲自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党旗呈长方形,长80厘米,宽40厘米,旗面为红褐色,左上方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旗的中央偏左上方有一个黄色的镰刀斧头图案,旗的下方有“CCP”三个黄色英文字母。党旗主要模仿苏共党旗样式,并加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文名称缩写语。这面党旗是抗战初期使用的一面党旗,1939年制作,已经82岁了。根据省文物部门专家的鉴定,这种制式的党旗在山东省还是头一次发现,在中国共产党党旗标准样式制定之前,这是山东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一面党旗。


(一)

1938年11月,山东省委迁到我县王庄的一座天主教堂内。过了1个月,中共中央决定把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同时,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王庄成立,统一指挥山东各游击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游击兵团。1939年1月1日,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王庄创刊。王庄因此成了全省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当时曾有“沂蒙小延安”之称。

1938年底,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王庄成立,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聚会了一批领导抗战的精英,王庄因此成了全省抗日军民注目的地方。成立后的山东分局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分局大多数干部组成民运工作团,到县、到区、到乡,一个一个村庄去开展工作,去发展群众,去播撒火种,把抗日的烽火燃烧起来。1939年春天,山东分局妇委干部赵煜琴来到马头崖村,她找到了刘洪秀。因为以前进村工作的同志告诉她,刘洪秀曾千里迢迢去山西找红军,还粗通文字。在赵煜琴的介绍下,刘洪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一天,赵煜琴又来到马头崖,她约刘洪秀到村外一僻静处,从背包里取出了一面红旗。“这面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与象征。上面的镰刀斧头,表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血红的底色,表明共产党员要为工农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献出生命与热血也在所不辞。”赵煜琴向刘洪秀讲解党旗的含义,也为刘洪秀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党旗是赵煜琴和几位妇女干部自己设计,又亲自一针一线缝制的。她叮嘱刘洪秀说:“今后发展党员,新党员都要在党旗下宣誓,对着党旗宣誓就是向党发誓。党旗交给你,用过了好好保存,许坏不许丢。”同时交给刘洪秀的还有一张毛泽东的画像和一份誓词。

(二)

1939年麦子黄熟时,日军对鲁中进行了第一次大“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主动从王庄撤出;秋天,日军在王庄安上了据点。马头崖村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游击小组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扛着大枪,抬着抬杆子和灰药、铁砂,开到了王庄周围的山头上,不管白天黑夜地往王庄的日军据点里打,加上其他游击小组的参与,直搅得日本兵想打不敢出来,想躲又躲不开,没过多久,敌人不得不从王庄撤走。游击小组打鬼子,鬼子从王庄逃走的消息很快在王庄周围各村传开,人们更加相信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正确,更加看得起自己的力量,马头崖村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又掀起了一个高潮。那年冬天,刘洪秀用这面党旗发展了两批新党员,到了年底,马头崖一个不足200户的行政村,已有党员54名,一家有3至4名党员的有3户。到1940年上半年,村里有十几人参军参政,投入抗日队伍。山东分局撒下的种子不仅在马头崖村生根、开花、结果,而且党的发展工作由这个村扩大到杨家峪、塔井峪、松柏崖、石棚等村,火红的党旗引导着他们成为各村抗战的带头人。

(三)

1940年2月,形势开始恶化,国民党掀起了反共恶浪。驻防沂水县的国民党五十一军两个连开进了原本属于八路军游击根据地的马头崖村。刘洪秀这时已被调出脱产做情报工作,常驻离家五六十里的沂蒙路南。递送情报,没黑没夜,党旗没法带在身边,只好放在家里收藏。听说村子被国民党军占了,刘洪秀心急火燎,他决定先到岳父家打探一下情况,要能见到妻子就更好了。跑到了岳父家,他见着了妻子,刘洪秀一把拉住妻子就问:“没把东西带出来?”妻子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没见你的话。”刘洪秀明白了党旗还在家里。他转身就要往外冲,妻子一把又将他拽住:“人家抓你还愁找不着你呢,你能回村?我回去!”妻子迈着小脚匆匆走出了家门。时间已到了夜晚,天下起了大雪,寒风呼啸,吹在脸上像刀割。妻子还没回来,刘洪秀不放心了,他冲向被风雪、夜幕笼罩的山道。边走边喊:“孩他娘,我来了!”终于在最陡的一段山坡下,见到了正在手脚着地往上爬的妻子。妻子用微弱的声音说:“旗,我拿回来了!”刘洪秀摸着还带妻子体温的党旗,夫妻俩一屁股坐到了雪地上,相互依靠着,任凭风雪吹打……

抗日战争的以后几年,日伪军三番五次地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王庄、马头崖、杨家峪一带成了游击区,保存党旗更难了。刘洪秀想方设法,先后把党旗藏在屋笆里,藏在地下,但还是不放心。后来,做了个梧桐木匣子,装上党旗封好,藏到自家房子附近一个冬暖夏凉的山洞里,才度过了那让人提心吊胆的年头。

(四)

抗战胜利了,刘洪秀把党旗带回了村,发展新党员时,就把党旗挂起来。虽然颜色稍淡了一点,但红色底子、黄色图案依然熠熠生辉。1989年,沂水县的党史工作者从一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老干部那里得知,马头崖村一位叫刘洪秀的老党员家里有一面保存了几十年的党旗。这位党员视党旗如传家宝、如命根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刘洪秀终于同意把相依为命50年的党旗交给组织。

“这面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与象征。上面的镰刀斧头,表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血红的底色,表明共产党要为工农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献出生命与热血也在所不辞。”1999年沂水县档案馆又将这面党旗从党史委接收进馆保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实物,为世人敬仰,精神永传。

                  

   (供稿:沂水县档案馆)


关闭窗口